了解皮膚
皮膚構造
1. 皮膚主要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
表皮 ( 角質層 ):
表皮細胞約 28 天循環再生 。
真皮 :
負起保持肌膚彈性的責任。真皮細胞包含:膠原蛋白─蛋白纖維彈性纖維,─像橡筋般有彈力的纖維玻璃酸,負責調節體內水份。
皮下組織 :
由纖維質及脂肪組成。皮下脂肪(皮脂)幫助製造女性曲線美,防護筋肉和骨骼受損,並將營養傳送到血液。保持美麗肌膚,必須要有適量皮脂。
2. 皮脂膜︰
在角質層表面,由皮脂與汗及濕氣混合而成的天然保護膜。
作用:
(1)保護肌膚免受外界刺激
(2)防止角質層水份蒸發
(3)將肌膚的PH〔酸鹼度)調節至微酸性,預防細菌繁殖
皮膚之PH值
( 酸鹼度 ) :
健康的皮膚屬微酸性,PH比例在4﹒5-6﹒5之間。如皮膚傾向鹼性,細菌便容易繁殖,皮膚易受刺激而變得脆弱。皮脂分泌多的PH值多數較高。
3. 肌膚老化成因:
(1)年齡增長,新陳代謝減慢
(2)紫外線令體內過氧化自由基增多
(3)皮脂減少
(4)乾燥等等因素,使真皮細胞的膠原蛋白數量日漸減少,彈性纖維也變得鬆弛,因而令皮膚失去彈性、粗糙、鬆弛和形成皺紋;色斑如黑斑和雀斑等。
(5)因紫外線(日光)導致肌膚老化稱為光化,近年備受注目。手腳和面部由於受到日光照射比一些不會接觸陽光的身體部位更容易出現老化現象。皮膚直接受到日晒的影響,容易變得粗糙和失去彈性,而且會導致色素沉著,形成黑斑和皺紋等。


皮膚類型
中性肌膚
中性肌膚皮脂和水份分泌的比例正常,所以面上充滿光澤而富有彈性,色素平均。簡單的基本護理程序對中性肌膚已是十分皇要。例如清潔、滋潤,再加上一星期加插一至兩次的深層潔膚面膜及水份面膜。
乾性肌膚
由於皮脂和水份分泌不足,肌膚呈暗沉狀態,面上毫無光澤、有乾紋。較嚴重的則會因水分不足而使角質層容易脫落,看來如白色的粉末及呈繃緊粗粒現象。
油性肌膚
因皮脂分泌十分旺盛,所以毛孔粗大,容易形成黑頭、酒米、暗瘡、粉刺等問題。一年四季臉上都泛著油光。在護理方面應著重清潔、收毛孔、平衡油脂分泌。
混合性肌膚
混合性肌膚又分為「中性混合性」及「乾性混合性」兩種。「中性混合性」即T字部位屬油性,而兩頰則屬中性肌膚;「乾性混合性」即T字部位屬油性,而兩頰則屬乾性肌膚。
乾燥性油性
這種皮膚類型是由油性皮膚轉變而成。其表皮粗糙、缺水、無光澤,嚴重會有脫皮現象,但毛孔粗大、有暗瘡、黑頭、酒米。在護理方面,注意清潔、保濕和深層潔膚護理。